科学教学说课稿
导语: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欢迎指教。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第一课时,本课指导同学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教学内容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我知道的磁铁。
这局部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和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发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同学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沛利用同学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局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局部首先是让同学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资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局部:磁铁各局部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局部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局部滚,以检验磁铁哪局部磁性强。相信同学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在探究了磁铁各局部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同学“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同学们可能会不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同学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探索,让同学知道磁铁的磁性。
2.指导同学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和认识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
发展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测、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
2.能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自身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和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战略、方法和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需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同学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布置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同学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同学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让同学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同学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和教师的扮演,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充沛调动同学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同学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
估计同学会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