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2

导语:

  五、教学设计反思:

  1.设计中要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他们的功与过。特别是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变法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

  (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有三)

  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有二)

  (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思维拓展,巩固练习。

  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新课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首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

  A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教师做随堂指导。

  B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

  C探究讨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

  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学问题向全班展示。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