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07

导语: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上接《__》下启《改革开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

  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

  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

  生:参加过。

  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

  新课教学:

  (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

  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

  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

  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

  形式:辩论赛

  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