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的说课稿
导语: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习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习,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习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一.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利用散步、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 学情分析:
本班幼儿以四到五周岁儿童为主体,这一年龄段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方式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体,观察力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并喜欢模仿,而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这一阶段的幼儿中,想象力多是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所以在教学上要紧紧结合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来进行。
三. 教学目标: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4、 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