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说课稿
导语: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尊敬的各位考官,X午好!(鞠躬)
我是应聘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保卫黄河》,我将从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保卫黄河》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它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为2/4拍,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赞歌,也描绘了抗日英雄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一阶段时期学生的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在教唱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保卫黄河》,感受歌曲描绘的黄河风貌及抗日斗争场景,学习中华儿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对轮唱的认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唱及其特点,能够背唱歌曲,并能完成二声部轮唱,注意力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