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说课稿范文及模板
导语: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3)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5)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谢谢各位老师。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 资源 —— 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