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姑苏风光
导语: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4、师作评价。
四:对比演唱。
1、 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
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五:尝试创作。
1 、欣赏锡山歌手钱琳的《无锡是个好地方》,了解现在的无锡城是一座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2、我们也来充当小小词作家,唱唱我们现在的家乡新面貌呢?
3、老师给出范本,并范唱一遍。
4、学生讨论并尝试创作(可介绍锡北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如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农_领袖严朴等,自然资源丰富,太湖翠竹名扬四海)。
5、展示学生作品,并一起来唱一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欣赏并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小调及民族五声调式,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
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2、了解五声调式。
3、模唱五声音阶。
二、学唱新歌《无锡景》:
1、听听《无锡景》。
A 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
B 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师生讨论: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唱唱《无锡景》:
A 视唱歌谱。(击拍学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 普通话学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3、品味《无锡景》:
A欣赏吴方言演唱: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
B学习小调知识:
定义,产生,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