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教案古诗悯农反思

opp整理 | 日期:07-01

导语: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辛苦与粮食来之不易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

  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索、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独特感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2、能发出声音的积木、筷子、日常的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古诗。

  1、出示《悯农》图片:

  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张图,谁来把你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小声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老伯伯在做什?他的心情怎么样?

  师:这幅画说的是一首古诗,你们能猜出来是哪一首古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老师把这首古诗来念给小朋友们听。

  二、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请幼儿念古诗一遍,提问:这首古诗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3、教师重点解释大家都不能准确理解的文字及诗歌,幼儿理解的则由幼儿来讲。

  师:“锄禾日当午”:农民伯伯在中午种庄稼,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

  “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种庄稼的时候热得全身都是汗,汗水一滴一滴都流到了泥土里。

  “谁知盘中餐”:谁知道我们吃的这些米饭。

  “粒粒皆辛苦”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诗歌。

  师: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念古诗的时候速度要稍微慢一点。

  2、教师动作在前,引领着幼儿打着拍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积木)看着老师用积木要做什么?

  3、教师请幼儿自己探索、选择能发出和谐声音的物体,并学习打着拍子朗诵诗歌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那请你们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念。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1、师:朗诵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粮食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农民种粮食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