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韩振远阅读理解短文
导语: 作者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炭河韩振远阅读理解短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爹说:这下好了,六一有救了。
妈说:臭蛋也不会水。
爹说:不要紧,臭蛋有办法。
铁锁攀上了崖,站在柿树下,朝河里喊:师傅!
师傅拉着六一朝这边跑,很快就被岔河挡住,岔河水也涨了,奇怪,师傅好像并不慌,一手拉着六一,站在水边呆呆地看。
水越来越大,连夹滩也全被淹没了,芦苇、蒲草、蒲柳都倾斜了身子,就要匍匐到水里去。铁锁顿时明白,师傅是拉着六一坐上了搁在夹滩上的平车架子往下漂。那平车架子就是一条小船,正好能坐两个人。铁锁看清了,师傅拿在手里划水的竟是自家那柄铁锨。两个人没有半点惊慌,六一还嘻嘻笑着,朝岸上的人招手呢。快到夹马口,都漂下去有七八里了,河面渐渐变宽,岸边水流变缓,爹跳下水,黑狗也跳下水,两人一个扯,一个推,平车架子就靠上岸了。
六一还在嘻嘻笑,像在河里旅游了一趟,很享受的样子。师傅的脸更黑了,上了岸,将铁锨扔到一边,突然一拳把爹打翻在地。爹喊:臭蛋,你疯了,为什么打我?
师傅喊:叫你让铁锁请假,叫你捞炭。
爹爬起来,哈哈笑,说打得好,该打该打。
铁锁不明白,请假是师傅同意了的,这会儿为什么打爹。河水更大了。浪涛连天,雾气弥漫,连西面的崖也看不见了。
(《山东文学》2012年第10期)
【注】
臭蛋即师傅,本叫刘满强,老高中生,村里的新老师调走后,没人来村里教书,他就被支书安排教课。
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
【助读链接】
《炭河》所描写的是某个清晨,铁锁被爹叫醒后跟爹去捞炭,顺便跟老师请假,而师傅不放心铁锁的安全,也慌忙拉了平板车去炭河捞炭发生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臭蛋,你到底是来捞炭,还是当娃娃头”,表现出“爹”对师傅的戏谑和两人的亲密关系。
B.小说多次写师傅反对铁锁来捞炭以及救六一的情节,表现了师傅对学生的关心,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铁锁爹把炭拉上岸,又帮六一爹,六一爹又回过头帮东生,表现出乡村百姓的朴实与乐于助人的性格。
D.铁锁妈因为很多炭没有拉上来而发牢骚,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捞炭、拉炭是本小说的主线,节选部分围绕着如何把炭拉上岸展开,情节越紧凑,越显示出生活的不易和人情的质朴。
B.小说描写点面结合,既将镜头对准个体人物进行细致描摹,又照顾到群体渲染,富有生动的现场感。
C.小说语言风趣幽默,如写铁锁爹和师傅的对话“到底是当师傅的,吃得讲究”,“我是沾八爷的便宜”,表现力极强。
D.小说在情节推进过程中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意蕴丰富,感染力极强,使小说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8.小说第一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9.这篇小说擅长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讴歌其自然美与人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炭河阅读理解答案
6.D【解析】“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不满以及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理解错误,铁锁妈只是感到很惋惜。
7.D【解析】“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理解错误,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
8.【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
突出人物形象。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
9.【答案】本文描写了炭河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河水安静与汹涌、水草茂盛、水鸟安闲与躁动,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