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优秀教学说课稿
导语:
一、对教材的把握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把它安排在读本中,其目的是扩大知识视野,配合教材的学习,力补教材课时之限、数量之不足的缺点。其学习方法也应不用于教材,对教材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有利于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结合“新课标”对教法的把握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赏文艺作品,能感受想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教法上必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的教学目标为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
B、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过程与方法
A、整体感知,训练古文阅读能力
B、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知识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A、教师引导交流,利用学生的成功激发兴趣
B、“技精湛——道精深”的关系
C、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用这一篇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其它课文
三、教学设计过程
1、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外,早读学生先自读)
2、导入:现代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曾说过:“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这绝无仅有的一个便是庄子。”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秋水》一文,他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大胆夸张,想像奇特,最是有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再来交流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庖丁解牛》,以期进一步领悟这种特点。
3、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断句。
技/盖至此乎?(盖——运转hé:何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枝zhī:枝脉,綮qìng)
四、分工合作式研究,力求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组(1——2)自然段
二组(庖丁释刀曰——而况大軱乎)
三组(良庖——新发于硎)
四组最后一段
先讨论本节内容,解决字词疑难。后分别推荐一个同学口述译文(读——译)
1、解牛场面:动作、声音
劳动者:艺术表演观看者:艺术享受
2、解牛经验:找句子概括
技精湛——道精深
3、如果撇开庄子的本意,请你结合现实社会,谈谈其寓意(把它作为一篇独立的寓言去挖掘)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B、实践出真知
C、小事可以悟出大道理
D、一切劳动都是美的,劳动可以得到享受
E、要避开矛盾
F、学无止境
G、要遵循规律
H、自信不可缺少
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我是来自____,我的名字叫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庖丁解牛》。
一、教材的把握
《庖丁解牛》是职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属于古代散文。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达到积累古代散文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的目标。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散文具有形象性,给人更着实、具体逼真的感受。
《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不仅寓意深刻,还给人很多的启示,这一点适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