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导语:
子房壁 果皮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凋落
柱头 果实
子房 胚
花瓣
3.在果树开花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4.黄瓜、南瓜、丝瓜中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俗称“谎花”,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树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六部分:结束语
我们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那么被子植物的一生需不需要水?水又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请大家回去预习,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
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逻辑推理),似乎枯燥得很。其实科学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也是分不开的。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手自然地,又十分精心地进行了情感教育。 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了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了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可突然一转,让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花,由画花而探究花的构造,科学知识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非常巧妙。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指出凋谢也是一种美丽,是新生命的诞生,讲植物的生殖,讴歌生之美丽。以传粉、受粉过程之不易,讲生命之艰辛,引入爱花、护花,爱护绿色植物。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共处的哲理,尽在其中。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当介绍到花的结构时,觉得有些吃力,如果让学生到校园去,亲身体验花的结构,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这节课所要讨论的答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且生物课更应该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学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