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二历史说课稿范文总汇

高二历史说课稿范文总汇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法:根据教育理论,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以此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分析理解---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课堂练习提出研究性课题。具体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等。

  学法: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习法、阅读法、归纳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部分(16分钟):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这个问题是教材的重点,突破方法----运用事件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切入分析。

  由老师提出问题:首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奉行对外侵略扩张,为什么选择了遥远的东方?而中英两国远隔重洋,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早在十六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揭幕,欧洲的海盗式的殖民者、商人、冒险家来到了中国。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十六世纪海上的霸主。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进行海盗活动,但他们当时在中国并没有能像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凭借武力为所欲为。然后他们终于用行贿的办法,在明朝嘉靖四年(1561年)左右,使明朝地方官员承认澳门作为他们的居留地。西班牙人在1571年占领了菲律宾。到了十七世纪,海上世界霸权渐渐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到了荷兰和英国的手里。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船只首次到达广州。此后,荷兰人曾两次强占澎湖列岛,并且骚扰厦门沿海的若干地方。显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同一百年前的葡萄牙人一样。英国,在十六世纪末已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而在十七世纪又在印度和东方竭力同葡萄牙争夺霸权。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侵占印度,又不断对缅甸、阿富汉,伊朗等国发动侵略。它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以上事实说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国人在自己的海口遇到的西方人并不是什么要求和平贸易的商人。他们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掠夺财富而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殖民事业的冒险家。

  引起学生发散思维,老师从课文中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详细比较,老师要做好两国强、弱两个方面的总结,并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