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

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

opp整理 | 日期:06-28

导语: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然后是盖斯定律的引出部分:运用知识联系生活策略,分析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行类比,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引导学生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培养阅读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查的意识。

第四是盖斯定律的应用部分: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授学生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可通过几条已知方程式为例:

C(s)+1/2O2(g)==CO(g) ΔH1=?

CO(g)+1/2O2(g)==CO2(g) ΔH2=—283.0KJ/mol

C(s)+ O2(g)==CO2(g) ΔH3=—393.5KJ/mol

引导学生观察未知反应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与已知反应热的方程式的物质的关系,用图表的方式将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然后通过其反应热的关系,一步步求出从已知的反应热求未知的反应热。从这个例子推广到其他难以通过实验求得的反应热计算。适当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第五是反应热的计算部分:以书上例题加以讲解。对于例题1、2只是简单的反应热计算,并没有涉及盖斯定律,学生自学基本能够掌握,所以让学生自己练习,再加以点评,运用练习-反馈策略使学生更好的巩固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使用。对于例3,涉及相对复杂的盖斯定律的应用,学生还比较陌生不熟练,作为重点来讲解,再次强化学生对盖斯定律的认识和运用,使其得到巩固。

接着是课堂练习部分:利用课后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是小结部分:通过板书总结和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促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亮点是运用大量的习题,巩固强化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计算。并且以典型题目为例,教授学生解这一类题的方法,使之做到举一反三。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