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教案说课稿合集总汇

八年级历史教案说课稿合集总汇

opp整理 | 日期:06-26

导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加深对侵略者的痛恨。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时间、参与国(主凶、帮凶)、是什么?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犯下那些滔天罪行?

  3、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定都、打击的目标、成果、结果分别是什么?

  【讲授】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交流问题

  ⑴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⑵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如何进行抗争?

  ⑶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合作交流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3、学生展示

  前两组分别选一位同学展示第一个问题,三、四组分别点评并说明理由,后面依次进行。

  4、教师评价

  三、精讲点拨 巩固训练

  1、看完圆明园之前的辉煌和之后的残破请同学们谈感受,谈认识

  2、根据示意图及地图上色块的不同来加深记忆,特别强调《瑷珲条约》,回顾康熙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

  3、链接中考,把近几年涉及到的与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有关的中考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题

  四、检测反馈 拓展运用

  1、拓展运用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回答:

  (1)列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美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

  (2)“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3)“发生纠纷”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5)美国出来调停的目的何在?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

  (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