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音乐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音乐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5

导语: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竖笛音阶、基本练习曲的练习,气息流畅,音量饱满。

  2、多声部竖笛训练,音准、和谐。

  3、欣赏并吹奏乐曲《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开》

  过程与方法:仔细聆听竖笛演奏曲目(教师示范曲),认真模仿,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六孔竖笛的指法,体会吹奏的呼吸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聆听、演奏,体会竖笛这一小小乐器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受。

  2、体会合作的力量,启发学生要有团结向上,珍惜友情,热爱生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对六孔竖笛音阶和基本乐曲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六孔竖笛的演奏指法及演奏技巧。

  难点:

  演奏竖笛时,气息的控制及体验。

  四、说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知识。可运用讲授法介绍竖笛的音色特点、指法、演奏技巧等等,使学生能了解这些理论知识,为后面的演奏起到了指导和铺垫作用,许多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2、示范演奏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正确的演奏姿势、指法及演奏技巧。

  3、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巩固新学知识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当中,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不同的演奏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听觉享受加以比较,它能使学生准确辨听出哪种演奏方法和技巧更能将音乐表现得更完美。

  五、说学法

  1、情境法

  “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教师经常运用到的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的被音乐感染,身心愉悦。

  2、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之后,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竖笛演奏带来的音乐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1、音乐2、若干六孔竖笛。

  3、教学课件

  4、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1、以播放竖笛曲目或是教师演奏导入

  2、复习六孔竖笛的指法(出示指法画面)

  A、音阶练习

  B、基本练习曲

  3、教师演奏《大海故乡》

  A、让学生体会与练习曲的区别,指出演奏的技巧在乐曲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演奏时的气息控制最为重要。

  B、让学生上前感受(和老师近距离接触)并说出来。

  4、基本练习曲(练气息)

  《小星星》的多种节奏性的练习

  A、学生试奏

  B、教师指导演奏方法

  5、学生活动(多声部练习)。

  6、学生感悟。

  7、师生共同演奏《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开》

  (先欣赏后演奏)

  8、课堂延伸

  自编练习曲进行练习,并说明练习方法。

  9课堂总结。

  八、课堂评价

  竖笛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竖笛教学应多注重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及技巧进行不同层次的曲目练习,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能让学生单独演奏,能让学生展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一教材中的《天山之春》,这个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阶段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到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今天的这个课时,在本单元里,好似“穿针引线”它象一根针将本单元的下两个课时贯穿起来这是一堂综合课。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饶有兴趣的欣赏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画面来学会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并能在模仿舞蹈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加工创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看风光-学歌舞-器乐欣赏有步骤的来了解新疆音乐,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和弘扬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并在载歌载舞中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以上是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几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