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说课稿合集

人教版物理说课稿合集

opp整理 | 日期:06-25

导语: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里重要的一环。好比打铁,高温加热,然后锻打出一个需要的形状来,只有淬火才知道真成败。打铁不是打给围观的人看,而是真的要打出好铁器。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评价,及时的纠错,这样才会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同化知识,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3)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孔子对他的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4)实验和教学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的得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比如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比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都需要做实验。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仪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比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用铁屑排步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的。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那么学生只能是到实验操作台参观一下(容易造成混乱),否则就看不清楚。所以实验和教学媒体都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5)给学生以思想教育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物理的极至是哲学。物理教材中渗透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诸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实践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等。而这些深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形象的描绘而是通过逻辑思维,通过推理,通过实验的出的。然后这些深刻的思想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

  寻求科学之路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科学的追求也唤起了人们的蒙昧,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使人更加高尚。如果教材中没有思想教育的因素也不必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但是如果有思想教育的因素,教师就应该深层发掘,并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

  教具:实物投影仪、奥斯特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电流的效应?2.简单的磁现象

  2)新课

  实验1:使每个同学用一组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小磁针、磁铁来做实验。

  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发现: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

  也就是说: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给学生讲述简单的物理学史

  在历,人们对电和磁现象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认为电和磁互不相关。19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有联系。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的方法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起初他的实验都失败了。直到1820年4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终于发现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偏转。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做过几十个不同实验,成为发现电和磁之间关系的第一个人被载入史册!今天所进行的实验正是当年奥斯特的实验,所以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奥斯特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来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

  实验2:在螺线管的两段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