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说课稿
导语:
教室、教具、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属于教学环境,为了使离黄河较遥远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它的魅力,我将采用大量的图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慈爱、民主、合作的氛围,从而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教与学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看法,实现教学相长。我运用启发、讨论、开展多种活动等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初一学生特点,将本课的一些内容的直接学习变成由学生自己来做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说古诗、讲故事等拓宽学习的范围,提高能力,在体验中加深感受、理解。
五、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从三个维度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㈠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㈡黄河诗词㈢畅所欲言㈣思考探究㈤我来做导游㈥我的视角㈦日积月累㈧语言小知识㈨不废江河万古流㈩行动起来(十一)布置作业
本节课开头我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既引发学生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下子进入状态。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大禹当年治的是什么水吗?”由此引出本文所描写的对象——黄河。然后给学生看一组黄河图片,简单介绍黄河的重要,自然进入新课。
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黄河的诗词,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将本文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出处引出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做出了努力。
畅所欲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次考查,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黄河,给大家一个粗线条的大略印象,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表现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感。这种感受是任何一种夸奖都无法得到的,它对提高学生能力,树立自信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开始了我们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思考探究。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学生合作学习,找出黄河的特点,懂得它的地位、重要性。对黄河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来学生默读剩下的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的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然后进行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
如果只是依照课文来一一对黄河的各部分进行介绍,那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太枯燥乏味了,所以我变换了方式,让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处景观,让她们以导游的身份一一解说,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写作的顺序(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这样活动就生动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 情,学生在解说中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加上图片的演示,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处的景点仿佛都在亲身游历。在活动中,情感体验中形成直观的认识,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了我的视角,让学生来说出全文的哪一部分最精彩。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并敢将它说出来,而且能解释原因。人人说,大大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语言小知识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拓展、延伸。学生找文中优美的修辞,说明方法,说出为什么好,体会它的妙处,突破了难点。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应该开发课程资源,将学生的理解、知识体验融汇从而重新构建出新的知识,同各科更广阔的知识相结合,形成大的语文教学观,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所以我给学生介绍了“为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然后让他们也去搜集,讲,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