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

opp整理 | 日期:06-21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坐定,仰曰:“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门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B.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C.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D.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悲感未视事视事:处理政事

  B.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毕:完毕,竭尽

  C.而数于众中折孤折:折服

  D.昭熟视权曰 熟视:注目细看,凝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昭在孙策创业时期,颇受倚重。孙权称帝之后,他请求辞去

  官职,皇帝不但没有恩准,反而再拜官。太后临终,呼他于床

  下,可见他是东吴重臣。

  B.张昭性情刚直,朝见孙权,常常直言不讳,甚至违背圣意,以

  致宦官不让他进见。结果使吴国在蜀使到来时受辱,却没有人

  能够为东吴挽回面子。

  C.张昭受遗命辅佐孙权,忠心耿耿。在对待公孙渊的问题上,张昭和孙权意见不合,张昭毫不退让,孙权大怒甚至拔出刀威胁要杀了他,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

  D.张昭两次被弃置不用,又两次被召回,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也从侧面反映出孙权较为宽广的胸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5分)

(2)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5分)

答案:

  4.B(依据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可排除A、D,再依据“何得……

  哉”的反问句式,其中何得的意思是:怎么能够,其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