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苦糖》教案
导语:
把你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这位母亲爱她的孩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灵,我对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在第六七自然段找答案。(很少再吃糖,而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糖吃,所以我每次回故乡,包里总带些白糖。﹚
4、解题
从那一刻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我的心灵,我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回到故乡,我总会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从那件事以后, 很少再吃白糖,糖是甜的,是我曾经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我偷吃了,之后那种激动、愧疚之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而我的行为却给母亲带来了伤害,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所以文章就用苦糖为题。
三、全课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再把白糖当作神物,那段历史将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感恩于为我们成长付出艰辛的父母,感恩于社会。
板书设计
苦糖
狂喜
甜——偷吃- 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
怔怔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苦糖》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
这篇课文有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挨打 陶醉 触摸 怔怔的 发誓 拈轻怕重 屋梁 一小撮
3、看图复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下面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课文,说一说讲了什么?出示课件。展示第一幅图,注意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搬来凳子还不够高,又取来几块砖头,打算抓糖吃。)。
(2)刚才同学们看得真细,动词用的真棒,再看看这幅图,说说讲了什么,注意表现人物的心情。
(做了贼的我心里十分恐惧,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挨打。而母亲并没有那样做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一脸的愧疚。)
二、深入学文
1.导语 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错下去的呢?这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读文,感受作者的经历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经历。(教师巡视。)
过渡:人犯错往往都会有一个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诱惑呢?读读那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
课件出示 :“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1)那个词能看出我是对偷糖蓄谋已久的?”
①哄:生活中你哄过别人吗?那什么时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东西或甜言蜜语哄他们)举个用甜言蜜语哄人的例子说说。(看那这张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为实现自己的阴谋诡计。
过渡: 自己蓄谋已久的偷糖大计,终于要实现了,心里真是美呀!读一读那一句。想想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
②一下子: 教师装作不经意间语文书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老师太大意了,让同学们受惊了,说说你刚才的感受?那你会用怎样的语速读“一下子”?
③陶醉: 见过喝醉醉酒的人吗?谁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为什么还要喝呢?有些人没喝酒也会“醉”,你见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读这一句。
过渡: 现在满脑子都是对这种奇妙的“甜”的幻想。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指名读下一句。哪个词表现了我对白糖的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