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五年级《我喜欢》说课稿

五年级《我喜欢》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19

导语:

  (二)感情朗读,体会美

  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一点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配乐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散文的意境及韵味。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再次品读,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由于放低了要求,学生大多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考虑到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有很多,在第一课时不可能解决完,在他们质疑之后,我直接出示以下四个问题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作者喜欢的“另一种花”指的是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课文第11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我喜欢”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在作者眼里会变得如此美好的原因就是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是本文重点的落实,但学生对文章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热爱,这就涉及到下一环节——观看图片,升华美!

  (四)观看图片,升华美

  在这一环节,我用课件配乐出示一些有关自然、学校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特别是对学校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本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又让学生感受自己在校生活的美好,促使他们更加热爱校园生活,这也为下一环节仿写课文作铺垫。]

  (五)仿写课文,延伸美

  于永正曾说过: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渗透写的教学,基于此,我设计了——仿写课文,延伸美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 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然后在让学生仿写。在欣赏图片之后说喜欢什么,既降低了学生说文写文的难度,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散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六、说板书

  七、说反思

  本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发现疑难。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疑难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学生自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仿写的语言那么优美,大胆的想象,用词的准确,让我感到欣慰。这让我产生成功感的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发现他们也能写好作文呢?是不是自己引导不到位呢?真是值得深思。

  说教材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课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笔细腻隽永,清丽流畅,文章的结构特别,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让文章自然有一种回环吟唱的气韵,每一种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那么富于活力、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年级学生是第二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诗歌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和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本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且书中有些事物是学生本来就留意到了的,本来也同样喜欢的,通过自学容易产生共鸣;而有些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平日里却忽略了的,没有用心去观察的,没有用心去感受的,此时在作者的笔触下呈现,也能激起他们的共鸣,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