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焦山小记阅读答案
导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______。(1分)
【答案】行踪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句,概括大意的能力。
【解析】从地点的转换可知。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运用了整、散结合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参差灵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凸显了夕阳照射下焦山和江水相互映衬、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句式的表达效果。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句式角度”。划线句是写景,要点明写出了怎样的景象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D.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析】“羁绁俗缘”虽然没有被动词,但是被动句,如《<指南录>后序》“余羁縻不得还”就是。“卒卒”,匆促急迫的样子。“传舍”是“客馆”的意思(“舍相如广成传舍”),这里用作动词。故选B。
【易错警示】“卒”确实常通“猝”,表示“突然”“一下子”的意思,但此句中是“卒卒”,就另当别论了;根据上下文,作者慨叹的是人事沧桑,岁月不居,自己不能好好地游赏焦山,这样就更能明确“卒卒”的意思了。
25.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3分)
(1)山石树木等风景之美;(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观览风景带来的心胸舒畅之美;(3)与高人谈禅赋诗之美;(4)建筑结构精雅之美。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含义,最后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26.联系全文,阐述“尚于兹山不能无情”中的“情”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对于山水之美的热爱之情;对于人文之美的向往之情;厌倦世俗生活,渴望回归自然的隐逸之情;感叹时光匆促,年华老去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