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毋丘俭传阅读练习
导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
B.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
C.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
D.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比如顶针句和句首发语词。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此句意思为“毋丘俭的儿子毋丘甸任治书侍御史,起初他得知毋丘俭要谋反,于是私下带领家属逃跑到新安灵山上。失败后,毋丘俭的三族被诛灭。文钦逃到东吴,东吴任命文钦为都护”。该句中,“治书侍御史”是一个官职名很容易判别,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同时,作“先时知俭谋将发”主语的是毋丘俭的儿子毋丘甸,而不是“御史”。后一句中“将发”是毋丘俭的动作,而“私出将家属”则是毋丘甸的动作,“将发”和“私出”中间要断开。答案为C项。后面的“钦”是“亡”的主语,其前断开。该点可以用来检查自己断句是否正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丽官吏得来反复劝谏句骊王宫不要侵犯魏国,宫不听劝告,得来不忍见国破家亡,于是绝食而死,全国都很感念他。毋丘俭也对他十分钦佩,下令保护他的妻子儿女。
B.因为诸葛诞作战失利,朝廷下令让诸葛诞和毋丘俭职位对换。东吴太傅诸葛恪包围合肥新城,毋丘俭与文钦联合抵抗,加上太尉司马孚统领中军从东部解围,诸葛恪只得撤退。
C.毋丘俭、文钦认为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这是吉祥的征候,借皇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发布天下,举兵反叛。
D.文钦战败后,毋丘俭身边的士兵也逐渐逃离。毋丘俭和小弟秀及孙重三人藏在水边的草中,安风津都尉的部属张属射杀了毋丘俭,将他的脑袋传报京都。张属因此被封为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歪曲文意,毋丘俭并没有下令保护他的妻子儿女,而是下令释放了他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于城西,歃血称兵为盟。(4分)
②俭、钦进不得关,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3分)
(2)陈寿认为丘俭“才识拔干”,结合文本,谈谈他“才识拔干”的表现。(3分)
【答案】(1)①(毋丘俭和文钦)逼迫威胁坚守别的地方的淮南将领,和大小官吏百姓,全都进入寿春城,在城西建造祭坛,宣誓缔约,举兵反叛结成联盟。(定语后置,淮南将守诸别屯者,1分;为,建造、搭建,1分;歃血为盟,1分;大意,1分)②毋丘俭、文钦等向前不能进入关内,向后撤退又害怕在寿春被人袭击,不能够退回原路,计谋已经穷尽不知道所应该做的事情。(见,被动,1分;计穷,1分;大意,1分)
(2)①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②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③穿山溉灌,民赖其利;④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⑤俭以计厚待钦,情限好洽。钦亦感戴,投心无二。(1点1分,答对3点即可,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