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枣香醉人阅读

枣香醉人阅读

opp整理 | 日期:06-04

导语: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选文有删改》

  1、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2、“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3分)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4、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 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

  C.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 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 “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 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参考答案:

  1、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解析】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回答。

  2、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解析】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

  3、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和爷爷奶奶的一生类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修辞用排比、类比,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

  4、“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阅读题及答案对我的影响。“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一个好均可。(要言之有理)

  【解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5、A、E

  【解析】A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E没有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