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晋书・曹志传阅读练习

晋书・曹志传阅读练习

opp整理 | 日期:06-02

导语:

  2.【思路点拨】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抓住表现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的事例即可。①句是侧面表现曹志的;③句不能体现曹志的德行;⑥句是曹嘉对曹志上书行为的评价。

  3.【思路点拨】本考点常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说明其他三项解释是正确的,这些选项实际起到了注解疏通的作用。这种题型,正确的往往是没有接触过的、比较难的字词,而有错的一项往往是以前接触过的字词,相对熟悉的内容。因此,对眼熟的字词不可轻视,而对眼生的词语也不能凭自己的想当然就轻易肯定或否定。

  【答案】B【解析】B项“迎接曹志”错,原文是“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

  4.【思路点拨】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答案】

  (1)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2)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解析】第一句中的“意”、“审”、“量”等词,以及“昼、夜”名词作状语,“自娱”宾语前置等用法;第二句中“谅”“工”等词。

【参考译文】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是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年轻时喜欢学习,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后来改封为济北王。晋武帝任抚军将军时,有一次到邺城迎接陈留王,曹志在夜里拜见晋武帝,晋武帝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等到晋武帝接受禅让登基,曹志降为鄄城县公。晋武帝下诏说:“过去在前代,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或者九服之内都位列藩王,充任官职。选众任职,惟给有德的人,这是最为公平的途径。魏氏诸位王公培养道德胸怀才器,壅塞不用时间已久,以前虽然下过诏书,应当选择任用他们,但近来各部门缺少官员,未能起用他们。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咸宁初年,皇帝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大贵族子弟的教化。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武帝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查后回来上奏说:“查了目录没有这一篇。”晋武帝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以我所听到的,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写的。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皇帝说:“自古以来也多有这样的事。”回过头对公卿说:“父子证明,足以查审。从今以后,可以不再怀疑了。”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皇帝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国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盘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秦国、魏国想独擅自己的权威,贪得财物导致了灭亡;周朝、汉朝能够分享天下的好处,不论亲近疏远的都受其利用。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事情即使浅显,也应当深入谋划;言语即使轻微,也应该慎重考虑。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知而不言,我所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