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呼唤阅读答案
导语:
(选自《中国散文小品鉴赏辞典》)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第③段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3分)
3.第⑥段描写了光滑而发暗的“门框”与像牛皮鼓面中央的“凹处”这两个细节,请加以赏析。(3分)
4.作者多处描述祖母的呼唤声,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第②段由“故乡的声音”、“脚步声”等引出对祖母呼唤声的回忆。
B.第③段“最细最弱”、“发颤,发抖”等句,是对声音的客观描述。
C.第④段写母亲“急促而忿怒”呼吼声,是以母亲的急躁陪衬祖母。
D.“就像她擀的杂面条”这一比喻切合人物身份,而且富有乡土气息。
E.“小河……都帮着她喊”使用拟人手法,活现出老祖母的焦急心理。
F.第⑥段描写呼唤声时虚实结合,真诚地表达了对童年顽劣的愧疚。
5.“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
6.本文对“狼”的叙写很有意味,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记忆深处“声音”渺远、新鲜、难忘等特点。
2(3分)一步一步勾画出一个冬天傍晚的景象,(1分)为祖母呼唤声的出现铺垫一种寒冷而又黑暗的氛围,(1分)衬托出祖母温情与慈爱。(1分)
3.(3分)两处细节描写的是祖母独特的“呼唤之迹”,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祖母的深挚爱心,同时又表现了作者对祖母的理解与挚爱。
4.(6分)B F
5.(4分)①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收纵自如;②照应标题,具体呈现祖母“呼唤”的内容;③标明文章层次,由回忆转到现实,完成立意升华;④突出文章的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的主题。
6.(4分)狼的引入,有阴森的感觉,使本文不同于一般怀念祖母或亲人的文章。拓宽了文章的意蕴,除表达对祖母的思念之情外,还有对人生艰险的警悸,以及对自我人生态度的言说:高度警惕,绝不回头,勇往直前。狼的叙写使整篇文章凝重、深邃。(题材1分,立意2分,风格1分。大意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