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清史稿・百龄传阅读练习

清史稿・百龄传阅读练习

opp整理 | 日期:05-25

导语:

  A.张百龄是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直到仁宗亲政后才加以提拔,在职位上,政绩斐然,多次得到皇帝的称赞,证明了“公辅器也”这一评价。

  B.百龄任广西巡抚时,办事雷厉风行,弹劾武缘县知县孙廷标,严惩南海、番禺两县腐败的官吏,并弹劾纵容官吏的知县王轼、赵兴武,在两湖地区抓捕贼寇,使长江、两湖地区安定。

  C.张保是海上巨寇,百龄到任后,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挫败了贼寇锐气。贼寇要求制府亲自招降,百龄为百姓计,不顾自身危险,亲自去招降。

  D.百龄在治理水患时,力排众议,结合实际,亲自勘查河道,认真分析,得到切合实际的结论,上疏禀明皇帝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想法。

  6.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B项“严惩南海、番禺两县腐败的官吏,并弹劾纵容官吏史的知县王轼、赵兴武”是百龄在广东任上的事。“在两湖地区抓捕贼寇”是百龄任湖广总督时的事情。

  【举一反三】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妻郑尤黠悍,遣尔赓额、温承志往谕以利害,遂劝保降,要制府亲临乃听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龄年逾六旬始生子,值帝万寿日,闻之,赐名扎拉芬以示宠异,勉其尽心治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百龄,字菊溪,姓张,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一职。掌院阿柱非常看中他,说:“你是能辅佐朝政的人才啊!”做山西的提督学政,历任奉天、顺天府府丞。百龄依仗自己才华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谋求晋升,在闲职上停留十多年。仁宗亲政以后,才被提拔。八年,升任广西巡抚。武缘县有冤案,儒生黄万缪等被知县孙廷标诬陷,准备判处大罪,百龄一到任,就弹劾廷标,抓捕审问,皇帝赞赏他,赐给他花翎。十年,调任广东。南海、番禹两县的官吏像蛀虫一般,他们私设厅堂,羁押无辜的人,成为人民的祸害,百龄狠狠的惩罚了他们;并且弹劾罢免了纵容官吏的知县王轼、赵兴武二人,不久,升任湖广总督。洞庭湖、鄱阳湖上贼盗众多,百龄下令抓捕、执行,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长江、两湖之上得以安定。

  十四年,百龄升任两广总督。广东海面长久以来不安定,巨寇张保带领数万人,情势甚是嚣张。百龄到任后,撤销沿海商船,盐运由海运改为陆运,停止销赃、接济水米等诸多弊端。筹集粮饷,训练水师,惩处贪污之人,去除胆小懦弱的人,水师提督孙全谋失掉战机,(被)弹劾抓捕治罪。每次公文下发,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巡逻岗哨布置的周密严谨,遇到贼寇就攻击他,将他们打沉入海,群盗被挫锐气,才有了授诚的打算。张保的妻子郑氏特别狡猾强悍,百龄派遣尔赓额、温承志前去把其中利害关系告诉他们,于是劝说张保投降,张保要求制府亲自到来才听从命令。百龄说:“广东百姓被海盗折磨很长时间了,不坦诚相待,海上凶恶之气什么时候停止呢?”于是,驾驶一只小船出虎门,只让十几个人跟随。张保率领数百战舰,炮声如雷,贼寇环绕着船跪着迎接。百龄立即安抚众人,答应他们上奏请求免除他们的死罪。十几天,就解散二万多人,缴获船炮四百多,广东海面安定。皇帝对他大加赞扬,认为他不一般,赐给他双眼花翎,给予百龄轻车都尉世职。

  十六年,又一次因病请求回京,回到京城后,授予刑部尚书,改任左都御史,兼任都统一职。没过多久,授予两江总督。当时,黄河在王家营决堤,上游绵拐山、李家楼也同时漫出水来。议论的人认为黄河之患在于云梯关入海口不通畅,大多数主张黄河改道,从马港新河入海。百龄亲自勘察黄河下游,上疏说:“在海口没有高起的地形,也没有阻拦的堤坝。黄河泛滥的病症在于去年挑河二段内积淤的沙土有三千余丈。我又亲自到马港口下游,见清除淤沙花费更大,入海面积狭窄。两者相比较,还是疏通正河更为方便。”皇帝下诏和他的奏章是一样的。百龄六十多岁才得到一个儿子,正赶上皇帝生日,皇帝听说百龄得子,赐名叫扎拉芬来表示对百龄宠爱不一般,勉励他尽心尽力治理黄河。第二年春天,各工程先后完成,漕运以及渡黄河比以前都早,皇帝多次给他优厚的恩赐,并恩赐百龄儿子享有做六品官的权利。洪湖连年水涨,五座堤坝坏了四个,皇帝下诏责令紧急修缮。百龄认为礼坝决口的原因是河督陈凤翔急忙打开又延迟关闭,以至于现在不好处理,上奏弹劾他。凤翔被严厉谴责,辩解说,在打开堤坝的时候,得到了百龄的批准允许,同时凤翔揭发淮扬道尔赓额被百龄所依仗。谏官昊云、马履泰都分析认为百龄举报弹劾失当,命令松筠、初彭龄前去调查。皇帝当时意图任用百龄,商讨之后,只判处尔赓额的罪过,来堵塞众人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