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乡愁阅读答案
导语:
2、文章第(2)段说了“端午是和大节”,你了解端午节吗?请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3)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些什么风俗?至少写出两项。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朝历代的文人写了不少关于它的诗作,请写出完整的一句。
3、阅读第(6)段,说说“我”从母亲的话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后文的哪些内容表现“我”已经把它付之于行动?
4、阅读第(7)段,说说对句子“母亲的话,在我的心里重重地敲了一下”的理解。
5、第(11)段中,连续两次出现了“呆呆地想了好久”,是否显得重复嗦呢?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6、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天桥、大街、车站等地方看到那些被迫跟随成年人一起乞讨的孩子,你认为该怎样帮助他们呢?请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阅读答案】
1、①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②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棕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2、(1)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学生能简单答出任意一种均可得分。示例: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泊罗江自尽殉国。
(3)赛龙舟、挂艾、蒿菖蒲、缝香囊、吃鸭蛋、喝雄黄酒……
(4)诗句凡有错漏颠倒均不得分。
3、①要点:惜福,常怀感恩之心;有同情心,常行善。
②要点:后来见到乞丐时的自我反思;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帮助。
4、这句话用了略带夸张的比喻,说明了母亲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
5、开放性试题,同意与否均可,重点看考生给出的理由是否具有说服力。示例:不嗦,文章使用了重复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我”与母亲都对这件难以想明白的事情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为后文母亲无奈的回答蓄势。同时,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也形成语言上的回环音韵之美。阅读题
6、开放性试题,给分要素:①建议的合理性;②语言的表述。(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