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一物理说课稿范例五篇

高一物理说课稿范例五篇

opp整理 | 日期:05-23

导语:

  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有机地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运用演示实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

  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及微机模拟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毁灭直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导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③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的现象。

  2.能力方面

  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推理,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方法方面

  ①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推理过程的探索,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体会得出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②让学生体会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三、教学方法

  1.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有意识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2.采用操作快捷、方便、高效率的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可加大课堂密度,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采用循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

  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美。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从历史角度引入,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片形象地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2.新课教学:

  以实验→推理→总结概括→运用为主线展开。

  ①伽利略理想实验:

  实验1:小车从同一高处滑到三种介质的平面上,观察滑行距离的区别。(实验录像)

  实验2:伽利略实验模型。

  推理:忽略次要因素后,小车、小球将怎样运动。(电脑模拟小球在无阻力条件下运动)

  总结概括: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②惯性:

  实验1:赛车起动,小人跌倒------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实验2:赛车制动,小人不动------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推理:静止、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总结概括:一切物体,不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3.运用:

  ①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小人跌倒后为什么向前跌倒?(找两个学生解释)然后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