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淮阴侯韩信》阅读练习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坐当斩坐:犯罪
B. 何来谒王谒:拜见
C. 顾王策安所决耳顾:回头看
D. 王素慢无礼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3分)
①常从人寄食饮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 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 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 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见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答案:
1. C 顾:只
2.B ①是说韩信缺乏谋生的技能④说的是大王的态度
3. D 当管仓库粮饷的小官时被判斩首。
4.(1)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
(得分点:“度” 1分;“言王”补充出“于”,状语后置1分;“不我用”宾语前置1分)
(2)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如同)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逃跑的原因了。
(得分点:“拜”、“所以”和判断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大都厌恶他。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