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王安石《信州兴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信州兴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5-18

导语:

王安石

  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祜二年也,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宁息。夏六月乙夏,大水。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夜漏半,水破城,灭府寺,苞民庐居。公趋谯门,坐其下,敕吏士以桴收民,鳏孤老癃与所徙之囚,成得不死。丙子,水降。公从宾佐按行隐度,符县调富民、水之所不至者钱夫,户七百八十六,收佛寺之积材一千一百三十有二。不足,则前此公所命富民出粟以贫民者二十三人,自言日:“食新矣,愿输粟直以佐材费。,,

  七月甲午,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考监军之室,立司理之狱。营州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除其故营,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作驿日饶阳,作宅日回车。筑二亭于南门之外,左日仁,右日智,山水之所附也。筑一亭于州门之左,日宴,月吉所以属宾也。凡为城垣九千尺;为屋八,以楹数之,得五百五十二。 ‘

  自七月九日,卒九月七日,为日五十=,为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中家以下,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所无也,乃今有之。故其经费卒不出县官之给。公所以救灾补败之政如此,其贤于世吏远矣。今州县之灾相属,民未病灾也,且有治灾之政出焉。弛舍之不适,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病极矣,吏乃自喜,民相与诽且笑之,而不知也。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由是而言,则为公之民,不幸而遇害灾,其亦庶乎无憾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奸强帖柔,隐诎发舒 帖:服帖

  B.命富民出粟以蜩贫民 蜩:周济

  c.愿输粟直以佐材费 佐:辅佐

  D.月吉所以属宾也 属:“属”同“嘱”,劝酒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公救灾补败之政策的一组是(3分) ( )

  ①奸强帖柔,隐诎发舒 ②敕吏士以桴收民

  ③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

  ④命富民出粟以贫民 ⑤作驿日饶阳,作宅日回车

  ⑥有治灾之政出焉

  A•①②④ 8.①③⑥ c.②③⑤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公善于管理信州,百姓安宁,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他派官吏用小木筏收 容百姓,他使许多百姓和囚徒得以不死。

  B.水位下降以后,张公即发文调派民间劳力和金钱赈灾,如收集建佛寺的木材,周济贫困 人口,修补郡府的围墙,修建军队驻扎所需的营房。

  C.张公修补残败之余还修造了饶阳驿站、回车宅院,以及州内三座亭子并分别命名,百姓 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见官吏给自己增添麻烦。

  D.虽然州县之灾相连,不断困扰百姓,但由于张公有治理灾害的政策,并尽心救灾修补残 败,所以,百姓并不埋怨灾害、指责张公。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3分)

  (2)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4分)

  (3)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3分)

答案

  5.答案:C解析:佐:补充。

  6.答案:C解析:①与灾无关;⑥与张公无关。

  7.答案:D解析:D张冠李戴,所育是“今州县之灾相属”,非张公时期的事。

  8.(1)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 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评分要点:语意 要通顺;重点字:徙、戒、恭、常)

  (2)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找到自己。(评 分要点;语意要通顺;重点字:完、合散、厦)

  (3)这就是我替百姓悲哀.并且忧伤官吏不学习的原因了。(评分要点;语意要通顺;重点宇:所以、哀、而、闵)

附参考译文:

  晋陵张公管理信州这个地方的第二年,是皇二年,奸邢者服帖.强横者顺从,隐选者得到启用,冤屈的人得到舒展,既而政策得以施行,百姓得以安宁。农历六月十九,发大水。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半夜,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把百姓包围在了茅草屋上。张公赶到谯楼上,坐在谯楼下派官吏用小未筏收容百娃,老无所靠手足不便的人和迁徙的囚徒,都得以不死。农历六月二十,水住下降。张公和幕宾左使巡行考察计算。在县城发文调派有钱人和没有被水淹的人出劳力和金钱,一共七百八十六户,收集建佛寺的木材一千一百三十二方。还不够,就让之前张公命令出钱的富民出粮食采周济二十三个贫困的人,自言自语说:“有新的粮食了,希望输送和粮食等同价值的金钱来补充材料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