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5-17

导语:说课稿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上课,那初中美术说课稿可以怎么写呢?为方便老师们拟出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本五篇2020,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 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c)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d)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