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谏论宋·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危:危险
B.请备论其效备:全面,详细
C.理谕之,势禁之谕:使……明白
D.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致:向…表达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则奚术而可/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悟则明,惧则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讽谏与直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让国君纳谏,两者只是在使用的技巧方面有所不同。
B.作者认为进谏要讲究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具体说来有五种方法: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
C.最后一段,作者以魏征的成功为例说明掌握正确的进谏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方法和作用,排比、对偶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酣畅;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五者相倾险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4分)
答案:
16.A【危:正直,端正】
17.C【A用,凭/因为;B才/却;C比/比;D就/却。】
18.C【应是: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机心。】
19.五者/相倾险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对4处得1分】
20.(1)讽谏当然不能全部赞成,但是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
(“与”译为“赞成”,1分;“少”译为“贬低、轻视”,1分;译对句子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