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桑维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参考译文:
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当之无愧。
刘知远的谋略用(出谋划策)来鼓励石敬塘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塘又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他的计策,向契丹割地称臣,向夷狄给予还没有夺过来的权利(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攻打;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攻打。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塘当初的想法,这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
桑维翰起家于文字,是石敬塘的书记官,本来是后唐的养士,对李氏有何仇恨,却一定要消灭他?对于石敬塘来说(对石敬瑭),有何恩惠,一定要拥戴他为天子?如果石敬塘死于李从珂德手里,桑维翰只(自)有居住、生活的地方。石敬塘已经篡位(篡位的图谋已经实现),已经不能说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起的。他的行为喜欢奸人(他是一个喜欢祸乱的奸人),暂且不足以责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塘成功,也可以委任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一定会(必定得到的)成功。(桑维翰)(却)力排众议,一定(一心)拥戴异族为君父,我不知道他是何用心!石重贵的朝廷始终只(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恒定的策略,使石重贵掠夺天下财富以侍奉契丹。百姓财产完尽,民心涣散,后来皇帝赵在崖山的灾祸,形势上看是必然的。毁坏国家的防线,是万代的灾祸;不仅是重贵被别人俘虏,客死在敌军的大帐中。议论的人把亡国的罪过归于景延广,不也是诬陷吗?景延广的失败,只是不幸啊!他的智慧小而谋略太大,可以是他的过错,也仅仅是抛弃(倾亡)了臬捩鸡(侥幸得来)的家室,没有损失传统的中华。正义的名闻已经昭显,即使败了也是光荣的。至于石敬塘的生死存亡,哪里还值得讨论呢?)
在华夏正名义的人,是景延广;做事虽然大逆不道,但有正直名声的,是安重荣;保存中原传送给宋的人,是刘知远。在当时的同类中的人有可取之处的,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记录。自有百姓以来,天地不容的罪过,只有桑维翰。胡文定写《春秋传》极力称赞他的功劳,恐怕是秦桧之流的开始吧?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