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过善人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5-15
导语:
与我同一年考上科举的朋友竹潭孝廉,是过先生的孙子,他请我记叙这件事,并且复述过先生的遗训说:“我们家只有万两银子的家产,因为救济饥民用击了一半。第二年,年成丰收,卖粮食获得了几倍的利,于是恢复了当初的家产。人担心什么而不行善事呢!”我认为这是过先生用来勉励子孙行善的话罢了。如果行善之前预先怀有获得回报的心思,就会计较得失,那么一定不会献出家产去追求仁德;即使努力去做了,却不一定会得到回报,那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么?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施行仁德的策略遍及各处,因而恩泽施及的人非常之多。过先生最终受到天的护佑,他的家产可以恢复,他的后代一定昌盛,报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
啊!当饥民鼓噪者讨饭时,如果人们以回避为聪明,都闭门拒绝救济,那么因他们担心没有办法恢复家产,饥民势必抢夺,全乡都会受害,而过家也没有独自保全的道理。而过先生挺身而出,以一个人承担起这个重担,他的消除变乱的智慧和怜恤饥民的仁心都体现出来了,最终也无损于他的家产。所以可以明白,怀有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丢了;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得到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他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记述的善举,但是因为不是重要的所在,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