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斋记阅读答案
导语:
市隐斋记
元好问
①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 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③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
④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乎 C.耶 D.也
22.简析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23.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韩伯林类比娄公,说明他们是同类人。
B.借用“卖药”之事,表明对真正隐士的看法。
C.李生求记并非娄公本意。
D.对娄公之流沽名钓誉行为进行讽刺批判。
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出处一致 ②能定能应 ③喧嚣两忘 ④不为物诱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2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隐士”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21.(1 分)D
22.(4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1分),将追名逐利的假隐士口是心非、阴奉阳违的虚伪面目揭示出来(2分),形象生动、言辞犀利,一语中的(1分)。
23.(2 分)D(2 分)C(1 分)
24.(2 分)B
25.(4分)要点:(1)“隐士”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之族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2)就“隐”的目的而言,可分为“真隐士”和“假隐士”。(3)真的隐士,无处不可隐,无时不可隐,无业不可隐。(4)真的隐士应埋其名,隐其姓,甘于平淡,耻于名利。(5)隐士尽管原因有别,但大都不愿同流合污,与当政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洁身自好,逃避现实,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对1点得1分,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文从字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