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什么跑阅读答案
导语:
雪花飘舞,已让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
这时,一个身上也是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
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尖叫碎裂。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橇,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
一如树倒猴狲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未挪动。看着他们逃逸,心里充满鄙夷。
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
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未有过的从容。
走近的人气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
我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
对方将信将疑。
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
说完,我也转身走了。我这次没跑。
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着别人逃跑的原因。
B.“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
C.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而是神情淡定和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
D.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是时空不同,但故事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相同,但故事意蕴突变。
E.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我”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其目的在于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2)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为什么要以“你跑什么跑”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参考答案:D C (答D给3分,答C给 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答案分析】A项中“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E项中“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不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这两项表述均不正确。B项“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B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D项是从文章整体的构思角度进行分析,表述正确,给3分;C项表述正确,但着眼于第三个故事,给2分。
(2)①小说刻画了“我”一开始的胆小怕事、讲义气到后来的淡定从容、勇敢、诚实、做事有担当等性格特征。
②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
③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
④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
⑤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做担当。
(性格特征3分,分析3分。答对任意三点性格特点给3分,根据性格特点分析到位给3分)
(3)①结构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②情节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第三部分的“我”没有跑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人物形象方面: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被追而跑;和大男生到工厂玩,“我”被迫而跑,“你跑什么跑”也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少年时代,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这次不跑了,“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④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