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5-10

导语:

战国策

  齐宣王见颜①,曰:“前!”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人臣也。王曰‘前’,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对曰:“不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

  【注】①:读chù。颜,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B.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君子焉可侮哉D.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答案

  6.C(病:不愉快)

  7.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副词,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说:“颜上前来!”颜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你)是人臣。大王说‘颜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