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
导语:
化学世界中的自发过程
一、焓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
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
结论:
△S>0、△H<0,反应自发;
△S<0、△H>0,反应非自反;
【教学反思】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基本认识,能够了解熵变及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堂体验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熵增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通过“证明”和“证伪”的科学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认识科学本质特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如何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在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与组织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处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主题《评价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核心理念:解放学生,通过学生互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我准备从三个大方面分析本课。
一、教材因素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内容。
本单元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认为教材这样的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
本单元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学生可形成对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总体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实现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课标》规定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
新教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有了较大的调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编排方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识压缩为两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学中使学生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彻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的现象,以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中的硅和氯,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还是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处,但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评价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课
(一)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