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五下《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五下《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5-08

导语:

3、分析人物形象——贝尔曼(18分钟) 找出文中有关贝尔曼的几次描写并分析 设计依据:首先,基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多种朗读方法,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 (教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

4、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把握主题(10分钟) 最后的一片叶子 琼珊 精神支点 贝尔曼 绝笔、杰作 小人物之间的深厚的友谊 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闪光 设计依据:学生对叶子的内涵理解正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让学生准确理解叶子作为精神支点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描写与主旨的关系,理解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真情,学习老贝尔曼珍爱他人生命的高尚品德,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像“最美妈妈” 吴菊萍、“最美教师”张莉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突出“生命的赞歌”主题。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三维目标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 (教法:启发诱导 学法:速读、再读、探究)

5、拓展延伸,作业巩固。(课后) 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发挥你的想像,写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 设计依据:给学生自由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想象、补写并交流,加深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让学生读写思用相结合,打通课堂内外,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6、课堂小结,情感共鸣。(2分钟) 爱是这个世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随着这篇永不凋零的藤叶将永远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辉。 设计依据:交流心得,情感升华。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贝尔曼 人 苏艾 琼珊 医生 第二课时

1、“画叶情节”展示

2、探讨欧·亨利式结局 过程 内容 时间 教法 学法 目标达成

一 导入 5 直观演示

二 情节 10 学案教学 预习检查、研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三 人物 18 启发诱导 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 三维目标

四 主题 10 启发诱导 速读、再读、探究 情感

五 作业 课后 点拨 练习 知识、情感

六 小结 2 概括 情感

七、总结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先说说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