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说课稿
导语:那我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合着音乐节奏创编各种动作。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尝试结伴舞蹈,体验和同伴合作,共同舞蹈的快乐,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一) 律动:幼儿表演《企鹅舞》律动入室。
要求幼儿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二)以"小兔子"邀请幼儿参加森林舞会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谈话引入:瞧!谁来了?猜猜他来干什么?
2、小兔子提出参加森林兔子舞会的要求:
第一:要学会跳兔子舞。
第二:要把自己打扮成小兔子。
(此环节小兔子的出现是刺激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
(四)幼儿学习表演兔子舞。
1、幼儿自由发挥想像探索兔子舞的动作,教师肯定幼儿的表演动作。
"你们觉得兔子舞可以怎么表演呢?"
(幼儿是创编活动的主体,离开幼儿的活动,创编便失去意义。在此环节我迁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自由想像尝试创编兔子舞的动作,给幼儿充分发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先试后导、先编后学"的方式,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其余幼儿学习,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2、幼儿欣赏小兔子表演的兔子舞,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勾脚""蹦"的基本动作,发现彩带在兔子舞中发挥的提示"左右"方向的作用。
"认真看小兔子是怎么表演的?和你们表演得一样吗?他们先做什么动作?再做什么的动作?最后做什么动作?"
(此环节让幼儿明确欣赏的目的,观察小兔子的表演和自己表演得是否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记忆动作。)
3、幼儿伴随音乐自由练习。
(此环节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与幼儿一同向小兔子学习表演兔子舞比比谁最先学会参加舞会,以发现学习很快的秘密--利用语言提示" 勾脚、勾脚、扭、扭、蹦蹦跳"与幼儿一同表演。)
4、两只兔子的邀请舞
“两只兔子的邀请舞和一只兔子的独舞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动作变化,一个人跳时,手叉腰;两个人跳时,前一个手叉腰,后一个小朋友手搭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肩上。
幼儿两两合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教师提醒幼儿跟着节奏,同好朋友的动作一致。
5、长长的接龙舞。
自由搭火车表演兔子舞,教师提醒幼儿结伴舞蹈时动作要整齐。
(当幼儿的表演不整齐时,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彩带的作用,知道每一次表演先出有彩带的那只脚-左脚,并帮助幼儿形成经验。
6、幼儿利用道具扮演小兔子参加森林里的兔子舞会。
(特殊道具的出现满足了幼儿想当兔子舞参加舞会的心愿。)
7、组织幼儿思考:兔子舞还可以怎样表演更有意思?
(五)以邀请更多的伙伴参加兔子舞会结束活动。
一、说教材
散文《落叶》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如:“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对作品的体验。这篇散文就便于孩子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孩子所接受。
二、说目标与重难点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孩子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孩子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孩子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孩子理解新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等。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孩子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