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育说课稿
导语:根据学习时产生的新的问题,本组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所分工的问题,为展示交流课做准备。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朱自清春教育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从文章所描绘的形像展开想像,感受散文绘画般的色彩美,诗歌般的韵味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加强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认真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事物的方法,练习准确的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用诗歌导入。
让学生回忆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如《春晓》、〈咏柳〉、〈绝句〉等等。教师简单描述诗的内容及意境,学生回忆、想像。然后播放〈春〉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春的另一种美。
二、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着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1、借助想像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神韵。听完朗诵,让学生按文章内容顺序口述自己在欣赏时脑海中出现的形像及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图画,让学生感受美的具体形像。选择两幅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观察、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想像、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像、姿态、性格”,让具体的形像在脑海中活起来。
3、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美感具有持久性,巩固成果是很重要的。首先,再次感知文章(学生朗读,适当配乐),然后,让学生在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任选一幅,构思出一幅图画来。(或口述,或画草图表示)
三、通过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手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去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用最简单明了的词语概括第一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2、作者写春草时,抓住了什么特征?是怎样具体描绘的?
3、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哪三个层次写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作者把无形、无色、无味的风写的具体又形像,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上把风写活的?
5、作者写人们迎春的点睛之笔在哪里?
6、作者用了哪三个句子赞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颠倒三个句子的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7、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中心思想。
四、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分析〈春〉这篇课文,对阅读抒情散文有哪些规律的认识?(从方法和能力两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习文中长短句参差交错的写法,写一段秋景。作业处理方法:课下交流、互评,课上朗读好作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二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理远大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的品质。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