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其他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opp整理 | 日期:04-20

导语: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积云时,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小结比赛结果,进行颁奖。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测试》p8 和p9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与测试》,实物投影仪

  本练习适当地在堂上完成,老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提示学生竖着做,以加深对加减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p8:1

  (集体订正)

  2、直接写得数(限时2分钟),对速度很慢的同学,教师进行个别的技巧辅导。

  3、p8:3 、4、 5读题后独立完成。

  4、p8:6 7引导学生完成后交流。

  5、p9:1、2可独立完成。教师巡查指导即可。

  6、p9:3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总数不变,减去的数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7、p9:4(要提示学生按规律填写,完成后交流方法)

  8、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9、p9:6 7独立完成前,进行方法的指导。

  一、 全课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

  篇9:一年级教案设计数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篇10: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