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导语:真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程都在休息。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
3.除夕夜不仅要吃饺子,还要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 )
4.“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七、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在题目旁边写出朝代和作者。(6分)
八、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4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
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
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
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熟练——( )漂亮——( )
3.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系实际,用一个排比句写一下你是怎样过春节的。(4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
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xínghá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 拨),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 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 把文中括号里多余的音节或汉字用“﹨”画去。(2分)
2.这篇短文是围绕“者依次对公路两旁、 、 、 的各种树
进行具体描写,突出了“”这一地方特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6分)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用“2分)
十、习作。(30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调查了解,你是否对一些地方的风俗
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题目自拟。
篇17: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我会写组词
腊:là(腊八、腊肉、寒冬腊月)
粥:zhōu(腊八粥、白粥、僧多粥少)
腻:nì(油腻、腻歪、玩腻了)
咽:yàn(咽气、吞咽、狼吞虎咽)
匙:chí(汤匙、茶匙、大匙)
搅:jiǎo(打搅、搅拌、胡搅蛮缠)
稠:chóu(浓稠、稠密、稠人广众)
嘟:dū(嘟念、嘟囔、嘟嘟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