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3-22

导语:

五、说教学设计(课时)

  本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计划两个课时,《致橡树》计划使用一个课时,课后组织同学赏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练习诗歌创作、出墙报,实现“创作、审稿”过程。

六、说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激发兴趣(共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作配乐示范朗诵(有条件时,同时显示相应的画面)。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文.革以及文.革结束后的转型时期,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以及当年对“朦胧诗”的批评。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钟)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配以适当的音乐,整体感知诗歌创造的艺术的形象。要求:

  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齐齿呼后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读成第二声,“峰”是否读成“fōng”,“雾霭”的读音等。(5分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将思考题板书或者用课件展示):

  (1)诗中描写了那些形象?

  (2)诗中提到了几种爱情观?

  (3)诗歌分几个层次?

  (4)诗人赞成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

  (5)你最喜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尽可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钟)

  (三)品咂—鉴赏(课堂练习)(共25分钟)./zl

  1、教师稍作讲解,进行局部研讨。对比诗中表现的各种爱情观,以及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重点分析“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0分钟)

  2、点名请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分钟)

  3、全班齐声朗读这段诗句。(1分钟)

  4、趁热打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点拨:(13分钟)(以下问题板书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3)木棉和橡树——树的形象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4)作者怎样描写橡树与木棉的关系的?

  (5)作者怎样深化了主题?

  (四)朗诵比赛(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

  (五)诗歌专栏(拓展练习)(课外)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