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导语: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把文章中的信息从新组合,把有关人物点点滴滴总结在一起。从而把人物形象丰富话。
通过写小传,学生明晰了刘和珍有哪些事迹,之后让学生思考从这些事迹,认识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大概应抓住以下事迹:
预定莽原 (追求真理)
“风潮”领袖(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
府门喋血(勇敢坚强、勇于抗争) 难中救助(从容善良)
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提问到,“始终微笑”的这样优秀的学生却遇害了,每人个人的内心会怎样?
悲!这种情感贯穿全文。
在悲愤之后,我们就会追问,这样好的学生是谁杀的?是反动政府。被害之后,反动文人还进行毒辣的“污蔑”。对于这些,我们抱有的感情是什么?
“愤”!通览全文,作者的“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在燃烧。
这种悲愤的情感,即记述刘和珍君是课文的那几部分?一到五部分,那么六七两部分讲什么内容呢?
这样把授课内容转到第二部分,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这里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分析作者对待关于惨案意义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就有肯定,又有否定。在肯定青年的血没有白流的同时,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
(二)局部探讨,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如果说通过梳理,对文章整理的理解不难的话,对于文章个别语句的理解,确实难的。品读下面的例子: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3、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4、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5、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几类人,“真的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等几类人,分别指什么人?对每一类的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
6、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找出来认真体会,看看前后是否矛盾。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还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互相探讨,然后老师引导理解。
(三) 在整体加局部理解之后,拓展练习:
1、假如给刘和珍君烈士塑像,你会有哪些设想?
2、请根据你的理解,为刘和珍君写一幅挽联。
(二) 作业布置 写一则“三·一八”简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