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黄休复《郝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黄休复《郝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opp整理 | 日期:03-21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郝逢传

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春徂秋,驱老幼以守城,或献谋于贼,令尽索郡中书生署职,俾立效。凡得数十辈,列兵而胁曰:“不从者即此诛戮,仍及其族。”皆震慑而从。逢前绐贼帅曰:“”词气刚愤,不可屈抗。贼怒令引去,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会解于贼,楚①而释之。既获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党歼夷,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复言,居贫自若。

  噫,当是时,有位者尚或苟命,而逢一士尔,能致命贼所,不陷非义。彼同禄势,私于身以媚时,得无愧乎!逢贫处晦迹,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诚岂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

  是时无他虑也,去就而已。去为顺,就为逆,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志以守正,是亦几乎智勇也。

  夫忠烈节义,何时无之,然晦于无闻,在遇不遇尔。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则一拘囚尔;聂政非其姊,则无名暴夫尔。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鸿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为也,谓不遇而不为也。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苟有善,虽不我知,斯善矣,岂止蒙其庆乎?苟不善,虽不我知,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②不食,为我心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灭耳,凶。”其是之谓乎?若逢所履,虽曰:“未闻。”吾必谓之闻矣。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选自宋·黄休复《茅亭客话》)

  【注】①楚:用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洁净。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刃:行刑,杀头

  B.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去:距离

  C.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罹:遭受

  D.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声:声张,宣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郝逢“几乎智勇”的一组是(3分)

  ①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②逢前绐贼帅③既获免,遂匿于家。④词气刚愤,不可屈抗⑤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⑥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逢的生活一直不如意。早年“求乡荐,未竟”,后来家产全部被盗贼抢掠,尽管在盗贼面前“不可屈抗”,但在逆党被剿灭后仍未受到表彰。

  B.郝逢面对敌人的威胁,一口咬定自己不是读书人,只遭遇了一顿鞭刑而侥幸得脱。他从此之后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安然自若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表彰郝逢的精神。他为像井水一样洁净的郝逢不被赏识而感到惋惜,因此一定要给郝逢写篇歌颂的文章。

  D.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忠烈节义的看法。他认为忠烈节义的思想什么时候都有,只不过有个机遇问题,人不应当因为贫穷而改变气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3分)

  译文:

  ⑵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3分)

  译文:

  ⑶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3分)

  译文:

答案:

  9.B(去:去掉,去除。“去……就……”可以译为“放弃……选择……”)

  10.C(①交代郝逢的爱好和性情;③不能表现智勇;⑥是说有人准备把郝逢的事情上报给朝廷,但中途停止了。)

  11.B(“只遭受一顿鞭刑”不准确,还有多次临刑的威逼;“不复言”所指的事情是他在盗贼面前的智勇表现,不是“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