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唐朝以及现代人的不朽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是的,谁说我们是速朽的过客,谁说我们没有留下永恒的东西?
我们有钢筋水泥浇铸的不朽森林,还有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就是我们曾经活过、走过、路过的不朽证据。
【品读】
此文非常耐人寻味。文章没有就现象说现象,而是既揭现象,又深入本质,挖掘出人类自身的丑陋行为。更加令人称奇的是,作者生花妙笔,奇思妙想,把笔墨伸向了唐朝,引唐朝人的行为,来挤兑、压榨出现代人的丑陋。作者通过对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毒化的现实描写,强烈而尖锐地讽刺了现代人私欲膨胀而精神萎缩的可怕行为。
【思考训练】
1.文中有一处是对后人挖到“宝贝”的想象描写,你认为此处描写好不好,可不可以删掉?简说你的理由。
2.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唐朝呢?
参考答案
1.文中对后人挖到“宝贝”的想象描写非常精彩,不可删。此处描写生动、传神,“半天才说出一句话”等细节非常逼真,特别是模拟后人的口吻“先人们啊,这,就是你们留给我们的礼物,这就是我们拥有的文物?”这是对今人滥用塑料制品的莫大讽刺和挖苦,暗含对今人污染环境的强烈批判。
2.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交叉对比和反衬手法:将今人的不朽与唐朝人的速朽对比,将今人的速朽和唐朝人的不朽对比;用唐朝人的行为反衬今人的行为。今人的不朽就是制造了污染环境、毒化环境的永远不能降解的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的塑料制品;唐朝人的速朽却真真正正是使用毫无污染、没有毒副作用的物品。而今人的只顾自身欲望的精神、灵魂是速朽的;唐朝人的精神遗产——唐诗,却是不朽的,是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写唐朝,以唐朝反讽现代,寓意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