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流阅读答案
12.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答题思路: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13. 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14. 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表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答题思路:从全文来看,开头第1段,叙述弟弟孩提时代的理想不能实现,后来被“浮世炎风”刮倒,从渺茫走向邪路,在整日整日的游荡中,遍尝酸甜苦辣咸,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逐渐理解了现实,逐渐理解了父亲。从这里可以解读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的第一个主观原因。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议论的句子:“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第二个主观原因,小说中也有直接议论的句子:“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文章第6段,父亲为四处碰壁的儿子买出租车,父子关系释然;文章第10段,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父亲看到弟弟的坚强,父子感情加深,父子互相理解信任。全文第3段、第7段、第9段三个承上启下的段落非常明确的叙述出父子感情的转化过程。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15. 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16. 示例: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