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恒的教书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也说明“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季先生拒绝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而痛快地应承北大副校长一职,说明季先生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11.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6分)
13.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答案:
10.【答案】BE
【【解析】A项更主要的是“平凡”;C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5分,对一项给2分)
11.【答案】(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著;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6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根据要求找到信息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总结概括出要点。
12.【答案】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6分。意思接近即可,少一角度扣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理解重要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推敲出句子的含义。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对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若能把它放到上下文中去思考,去猜读,去推敲.问题常能迎刃而解。
13.【答案】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j爻,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