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儿子开会去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儿子开会去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捉住了儿子问道:

  “怎样游行的?讲给妈妈听。”

  “到了五卅公墓,后来到北车站,有兵拦住了,就散队。脚底一点不痛。”

  儿子一边回答一边就又摸出一张印着红字的小纸来,说道:“这是口号。喊得真高兴呀!”

  (有删改)

  9.小说开头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五段的人物描写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而关于心理描写的作用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①暗示时代背景;②刻画人物形象;③表现小说的主题。

  答案 小说开头五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心理活动,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10.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能力。考生可从小说语言的整体风格和人物对话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文章内容组织答案。

  答案 首先,小说语言真切自然,朴实平易,富有浓郁的生活情味。小说写少年积极参加示威游行革命活动,表现的是重大主题,却放在富有浓厚家庭亲情的环境中从侧面表现,人物语言极具生活气息。其次,对话简练而符合人物的身份,如通过语言描写表现父母对儿子的关心、担忧、牵挂等心理,真实感人。

  11.小说中的父母劝阻儿子参加抗日游行,有人认为这些情节会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不会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这个前提确定下来后,答题时可以从父母对革命的态度和作为父母怜爱儿子等角度展开论述。如果认为会产生消极影响,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 不会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因为:①小说中的父母都经历过革命的风雨,还是理解、支持儿子参加革命运动的,如小说开头父亲的回忆,就暗示了父母亲经历过革命的风雨;父母最终允许儿子去游行,表明父母还是理解、支持儿子的。②父母担心儿子的安危是人之常情,儿子的肺病刚好,年龄又小,作为父母肯定会担忧、劝阻,这样的情节设置更真实,作为读者是能够理解的。